澳大利亚多彩的学习生活
——游澳大利亚有感
38-365365.com2013年级1班兰景琪
澳大利亚不但风景与中国不相同,而且那里的学习生活也与我们国内大不相同,澳大利亚那边的学校1~4年级是没有家庭作业的,比起我们,简直轻松多了,接下来,就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看看澳大利亚多彩的学校生活吧.
首先,不得不先说一下澳大利亚的孩子们,坐在大巴上,只要看到一户人家拥有一个院子,就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在院内踢足球玩,有的可能跟我们是同龄的孩子,也许现在我们在中国正埋头写着作业呢!像他们放学后就玩很少见,除了在周末完成作业后,可以像他们那样稍微放松一下。
来到堪培拉,首先去了堪培拉大学,参观了那里的图书馆,一进图书馆的门,也没有看到挂有“keep quiet”的牌子,那里的学生都很自觉得保持安静,即使是说话,也始终保持着两人说话,不让第三个人听见的原则。我们在堪培拉大学试听了30分钟的课,上课的气氛一般,但是比起中国的大学,那就属于活跃的了,我们上的是一节阅读课,学习的模式就是先通读文章,(大学的文章是很长的,有两张A4纸这么多),然后在找文章的中心思想,再通过一些文中的线索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第二天,我们又去了堪培拉的一所初中,有四千多个孩子,我们被带去听第二场课,那里的学生不像我们,拿几摞厚本子去上课,而是每人手中都有一台苹果电脑,他们平常都用平板电脑上课、做练习,那里的老师十分的幽默,举一个例子,不用口述,用做动作的方式来传达信息,比方说:打棒球,只见老师双手一挥,口中发出“砰”的声音,同学们就会齐呼“baseball”,上课的气氛非常活跃。那里的学生,上完课后,就会在一块讨论刚刚的课程。听完课后,我们去参观校园,看到草坪上做着一些初中生,有聊天的,有玩耍的,有运动的,还有坐在一起讨论功课的等等,他们的课余时间很丰富,培养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我们见了,都友好的打招呼。我是真的佩服名叫Mark的小男孩,脑子转得太快了,还没等老师的话音说完,他就先把答案说出来了。赠送完书签后,第二次的听课任务和参观学校就完成了。
第三天,我们又去了堪培拉的另一所学校,是小学连着初中的,那里的孩子们都很阳光、活泼、开朗,见到我们也很热切的打招呼,小学生都在健身器材上玩耍,中学生呢,就在操场上踢足球了、打篮球了、打乒乓球了等等,都玩的不亦乐乎啊!这就是他们的课间。我们很幸运的被分到的美术课的课堂上,我很喜欢那的美术老师,一个戴着眼镜的和蔼男老师,上课的气氛堪称这几天的“活跃之最”了,讲到一半,老师突然让我们去画一张画,然后编成一个小故事,我瞬间大了头,编故事数我在行,可是也会遇到不会说的单词,我的英语老师对我说过:“不会的英语单词,想办法换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我就顺水推舟,编了一个十分“生动”的小故事,使这个美术老师一直“very wonderful”的说。不知不觉,这节课已经接近了尾声,我们出去拍了一张合影后,我又分别赠送给老师和同学们书签,不舍的离开了,我真的很喜欢他们的丰富课余生活,既可以培养兴趣,又可以增加特长。
这就是澳大利亚多彩的学习生活,那里的课堂使我感受到了活跃、积极的学习气氛和思维反应能力的训练,我希望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像他们那样丰富多彩,从而绽放出我们中国的独特风采!
澳洲游记
38-365365.com2013级3班 梅天雪
这次澳洲之行,是我期待已久的一次难得机会。告别家人,远离城市的污染、喧嚣与课业负担,同师友去往一座陌生的城;做自己的管家,独立打点行装、分配盘缠;收拾心情,过几天平静而快乐的日子。
望眼欲穿中,出发的日子终于到了。奇迹般的没有失眠,我早早打点好一切,前往集合地点。团队很快便集结完毕,四十多人浩浩荡荡地登上大巴,前往机场。家长们挥舞的手臂很快小到不能分辨,再拐个弯便彻底消失不见。同行的小伙伴都在兴致勃勃地交谈,憧憬着接下来的行程,少有留恋身后风景。我分明从这情境中体味出几分离愁。人生无常,前方不知有何艰难险阻,但若知有家人在身后,便能少几分畏惧,不再贪恋身后风景,勇往直前,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可是家人的心中,又是怎样一番百感交集呢?或许只有以后我们亲身经历过之后才能明了。这是后话不提。
由于这次夏令营本班只有我一个女生参加,所以我独据一排座位。望着窗外风景,一路无话,倒也别有一番风情。我们很快便到达了机场。或许是上帝觉得一帆风顺的旅行太无趣,所以为我们安排了一场“小插曲”。由于广州的天气达不到降落标准,我们的飞机一度延误了几个小时。期间我饥饿难耐,在机场买了一个天价三明治。或许是我太饿了,不过那真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三明治。几经周折,虽然耽误了不少时间,但我们最终还是平安到达了这次澳洲之行的第一站——布里斯班。
这里的气候还蛮适合居住的。导游介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至少有三百天是大晴天。这次旅行期间正是澳洲的冬天,但即使是晚上,一件衬衫对我来说也已经足够。气候之宜人可见一斑。我们住的是公寓式的小套房,设施齐全,甚至还有锅碗瓢盆,只是用不着我们自己做饭罢了;空间宽裕,还可以在阳台上看到绵长的海岸线——念了这么多年书,“碧海蓝天”,何曾熟悉的形容词,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象,却是在这异国他乡;我的室友是两个隔壁班的女生,平日里私交不错,我们也用不着客气,简单商榷后我便成功“领养”了一张加床。我把它摆在了客厅。我平日里喜欢熬夜,这样安排不会影响室友;夜幕降临时,躺在松软的床上,听涛声阵阵,感海风习习,也是美事一桩。
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唐人街和标志性地理单元袋鼠角,然后乘车去往黄金海岸。海边漫步,面粉样的细沙包裹着双脚;缓缓坐下,感受习习海风拂面,多种感官刺激汇成属于澳洲的别样瑰丽沙滩风情。第二天,是最受我们欢迎的行程。虽说大抵都是十几岁的初中生了,但骨子里终究还是孩子,玩儿性是不可磨灭的。上午,我们前往天堂农庄参观,观神兽羊驼如何高大上,看牧羊犬赶羊,欣赏剪羊毛示范表演,还有学长被选中上台体验。考拉、袋鼠等澳洲特有物种也让我们大开眼界。下午,我们前往华纳电影世界游览。老师们很体贴地让我们分组自由活动。我们结伴观看飞车特技表演,录像录到抬不起胳膊;为鬼屋维修而怨怼地画圈圈诅咒施工人员;坐激流勇进时明明知道会湿透却追求刺激要坐第一排,又在黑暗中害怕地牵起手;走在路上大笑着调侃对方浑身湿透的狼狈,嘲笑对方在风中瑟瑟发抖的样子,自己却也逞强,别扭着不肯穿外套;用蹩脚的英文试图让工作人员明白我们在存包区捡到了信用卡;排半小时的队坐一分钟的过山车,纠结着不敢上,上了又矜持着不肯尖叫出声,下来后却捶胸顿足着直呼不过瘾。香港的迪士尼、海洋公园,美国的好莱坞环球影城我也都去过,逗留的时间也都比这一次长,但我偏偏觉得这里最好玩。其实这些游乐设施差别并不大,重要的是与谁一起经历。虽然时间短暂,也没留下太多影像,但那些快乐的记忆永远地刻在了我们的心底,难以忘记。第三天,时间就更充裕了。一觉睡到自然醒,然后去海边漫步,望向水天共线的远方,在沙上许下虔诚的愿望。男生还打起了橄榄球。尽管并不正规,最后还险些演变成柔道比赛,但这片柔和的沙滩终究是见证了我们的快乐,我们的青春。之后我们便带上所有家当,直奔机场。
候机的经历让我们充分认识到——飞机延误,不是中国的专利。飞机从午饭前,延到午饭后。百无聊赖中,男生们决定打扑克来消磨时间。简单商榷后他们决定打够级,五缺一,于是拉我来凑数。其实我打牌的技术在小伙伴们中也是相当不错的,只是对够级一窍不通。但我一向人缘好,大家也乐意教我。磕磕绊绊一局下来,我竟走了个二科。我也打上瘾了,于是一群人从吃完午饭一直打到发晚饭。万幸的是,飞机没让我们继续苦等下去,终于姗姗来迟。我们终于开始了去往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的旅程。由于飞机延误,当天我们到达悉尼时已经很晚了,所以没能去游览二零零零年悉尼奥运会的奥林匹克公园。这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小遗憾之一。修整一晚后,第二天,我们按原计划在悉尼市区进行游览。
悉尼,一译雪梨,澳大利亚最发达的城市。地标性建筑是世界闻名的悉尼歌剧院。都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悉尼歌剧院还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宏伟华丽,从岸上远远看去,小小的一团白色,甚至不怎么显眼。可当我们登船近观时,它却一改之前的“小透明”属性,带给我们别样的视觉体验。它全部用白色刷成,线条简约而美观,落落大方,带有一种“小清新”的风尚。由此可见,简单也是一种美。思绪正沉,却被一阵欢脱的歌声唤回:“我种下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今天是个伟大日子……”“从不觉得你讨厌,你的一切都喜欢,有你的每天都新鲜……”这不是最近正红的神曲《小苹果》吗?再仔细听,这几条声线怎么那么熟呢?到甲板上一看,还真是那几个男生在开演唱会呢!五个男生坐成一排,让我忍俊不禁地想起小时候“排排坐,吃果果”的童谣。“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他们越唱越嗨,有不少小伙伴也加入了他们。不知不觉中,整个甲板成了我们团承包的派对地点。下船之后,大家仍觉得意犹未尽。这直接导致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许多人都在单曲循环神曲《小苹果》,甚至出现了“耳虫”现象,像嚼了炫迈一样停不下来……这是后话不提。
第三天一早,我们匆匆吃过早饭,便乘车前往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堪培拉,是专门作为首都建造的一座新城。并没有悉尼、墨尔本那样繁华,但它是澳大利亚的政治中心,各国使馆都坐落于此。托山东大学的名声,我们有幸入内参观了中国驻堪培拉使馆。主楼是对称建筑,顶铺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使馆带着几分四合院的味道,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我默默地想,cos出外景的话这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承认这有点异想天开。然后我们到达了澳大利亚标准中文学校。他们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欢迎仪式。男女小主持人各一人,兼职演员。人的潜能还真是无限啊。客观地说,他们的英文讲得比中文好。同台演出的还有一个可爱的外国小妹妹,节目开始前,她的目光扫到我,我礼貌地冲她笑了笑。没想到交换礼物时她果断朝我冲了过来,为我惹来周围男生的一阵眼红……这是后话不提。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八点钟起床,八点半吃饭,九点钟准时出发去学校,简单参观校园,体验课程,下午则在市区做简单参观。大家在皇家铸币局花三澳币造了属于自己的金色一澳币。计算一下,铸币局光这一项就收入不菲呀!
说点正事。三天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堪培拉大学和海蕊森、阿马鲁两所堪培拉政府公立学校。澳大利亚的教育系统与中国不同。澳大利亚的学生四岁进入学前班,一至十年级为一贯制中学,十一、十二年级为高中。他们没有期中、期末考试,没有中考、高考,几乎没有课业负担,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全面性、动手能力、领导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实际科目。通过简短的课程体验,我发现中国学生只要过了语言关,基本能融入环境。英语毕竟是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文词汇量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加油吧少年!
值得特别拿出来谈一谈的是澳大利亚的餐饮。中餐就不说了,大部分时候是非常丰盛的;自助餐是吃货的天堂;澳洲乡村风味烧烤餐也是味蕾很好的福利。相信让我们一行人最难以忘怀的是澳大利亚的早餐——中的一种酱——“Vegemite”。很特别的味道啊,闻起来像酒心巧克力,尝起来就像甜面酱,品一品又有一股苦味……文字简直无法描绘出它的威力,小伙伴们的颜文字才能表达出他们难以言表的心情。如果你来到澳大利亚,千万别错过这种深受当地民众喜爱的酱哦。一口足矣,它一定会让你终身难忘。
似乎这篇文字要走到尽头了呢。在创作它的期间,一个个真实的画面在我眼前回放,突然就有些舍不得它们了。相信在本次澳洲之行的成员中,我算是经历比较丰富的一个了。但平心而论,这十几天的行程确实填补了我人生中的许多空白。第一次同时离开父母两个人;第一次完全独立打点行装;第一次完全自主分配金钱;第一次完全自主规划自由活动的路线并分配时间;第一次与同学合宿;第一次通过聊天帮助别人;第一次完全放空,跟着感觉走……这一个个难忘的第一次恍若璀璨的明珠,记忆的线把它们小心地串联起来,高悬在过往的故纸堆之上。它们分别折射的一个个画面,还原出这一段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时光。
有些岁月,此去经年,永世不忘。
澳大利亚游学感悟
38-365365.com2013级2班官馨
一
第二天的活动是最有趣的。
大早上起来坐上车我就戴上了耳机。第一次来到国外总觉得街上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街边最常见的两层的洋房与国内的高楼大厦是截然不同的风格。
街上的行人也是一条街赛着一条街的少,偶尔能看见几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跑步。我记起来这里之前听过几个笑话,说什么在澳大利亚的便利店里买东西都要和售货员聊好长时间,因为太难见到人了。现在想想说的太夸张了,但是澳大利亚人真的好少。
我愣愣的盯着窗外不知道盯了多久,隐隐约约听到车上导游说可以从窗边看见马。我赶紧把头凑上去看,路边是很广阔的的草地,有一个一个小小的马棚和马槽,有一匹匹马伸进头去安静的吃着。
好久没有看见真正的马了!它们很悠闲,有的披着各种颜色的布。尾巴都不摇一下,让我一瞬间有点怀疑这是不是雕塑。导游说一会儿进去之后还有袋鼠和考拉,这不免让我兴奋起来。
下了车之后,我就像进了一个怪荒芜的山村。路边的的土灰灰的却生长着一棵棵不知道名字的树,无法透过这些密密麻麻的树看清更加远的地方。
进去左拐拐右拐拐,远远的就看见一种非常熟悉的生物昂头挺胸地走来走去。
“羊驼!”
已经有同学先喊出来了它的名字。
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羊驼!
它就像是长颈鹿与绵羊的混合体,再加上一张神采奕奕的脸!周围全是洁白的绵羊,而它独树一帜骄傲的昂着长长的脖子。它的嘴还在嚼动着,让我想起来了《城南旧事》第一章对于骆驼队中骆驼的描述。
同学们的新奇劲儿和对它的兴奋来得也快去得也快。导游简单嘱咐了我们集合时间,同学便四散开来,看考拉的看考拉,拍袋鼠的拍袋鼠。
我急忙拉着好朋友跑向有考拉的地方。考拉懒懒的抱着木头搭成的架子,被墨绿色的塑料板围着,架子上摆放着不少的桉树叶。它真的够懒,似乎连回个头都极不情愿。看起来能砸破门槛的黑鼻头后面是一双似睁微睁的懒散的眼。很快有管理人员来添加桉树叶,它就挪动过去张嘴咬着叶子。仔细想想这种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真的挺无趣。
但是我又凑近了看,它的眼睛里有光。考拉是不是也想和别的动物一样能蹦能跳?可惜桉树叶提供给它的能量实在太少,它不得不睡很长时间以保证这些能量能支持自己的生命活动正常运转。
考拉的不远处趴着几只惬意的袋鼠。它们被铁丝网拦着,趴着的都是同一个姿势,侧躺着,歪着头,伸直尾巴,真是太妩媚了。也有不安分的袋鼠跳来跳去,间或低头闻一闻,用爪子轻轻拨弄,以为发现了食物。更有甚者育儿袋特别鼓还在跳,看着都累。
有只小可爱抬头对着我的相机,我赶紧拍了下来不辜负它的好意。
再过一个转角,有一只很小的袋鼠独居一个角落,仅有一根绳子隔开它与人类。旁边有不少很小的孩子,但是他们没有迈过绳子去逗弄袋鼠,反而在一边小心翼翼的撒着食物,对着袋鼠开心的笑着。
那笑容就像那天的阳光。
在袋鼠的旁边有一片小小的林子,林子的尽头有一家三口在看着什么。我小心的避开地上清晰可见的粪便走过去,发现那里有一道铁丝网,铁丝网后面的远处,有几只像鸵鸟的一样的动物。
鸸鹋?
我看不清楚。
那个架着一台摄影机的年轻爸爸笑的很开心,留着长黑发的年轻妈妈蹲下身握着女儿的小手说着什么。
这里加上那一家三口和同学满共五个人,真是冷清。不过冷清的地方往往是动物们最舒适的地方。在这像荒山野岭一样的地方,这几只鸟悠闲的走来走去,反而衬的这里更加荒凉,像是从未开发过、人类从来没有涉及到的地方一样。
灰棕色的土,墨绿色的叶子,白灰色的鸟和鸽子,甚至天都变成了灰蓝色。
这是最原始的色调。


我拍了几张照片后返回了人多的地方。那里有几只袋鼠被放了出来供人们合影。
突然想起来导游说,袋鼠只会往前跳不会后退,所以站它们前面拍照会被它们踢到。
不过拍照的人不亦乐乎,似乎没有被袋鼠踢到。
澳大利亚,不仅是人的家园,更是动物的王国。
二
在澳大利亚的这些日子,大学中学小学被我们访问了一个遍。
在小学中学的访问里,我亲身体验到了两国教育方式的不同。
走进小学课堂的时候,我还在想这里真像一个x概念英语培训班,桌子既不是长方形摆放的也不规律,学生侧着坐正着坐的都有,还有的就坐在椅子上毫无顾忌伸懒腰。
我们几个进去之后手足无措,眼睛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但是老师满脸的笑容让我们稍稍放松了些。金发碧眼的学生就像好奇宝宝一样的看着我们。
当我们乱七八糟的找到座位坐下之后,老师继续开始讲课。
我想去拿笔,听了老师讲了几句之后,放弃了想跟上他们进度的想法。
听不懂!
好在老师还是注意到了我们,讲了一会儿,学生在自己干什么事情的时候,她过来笑着对我们说了一串英文,我勉强听懂了大体意思:“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都很简单。”
然后她又转身讲课去了,老师手里那只能在屏幕上画出颜色的笔,我看着实在有趣。
向右转身,发现那一桌有一个华人女孩,正在对那一桌上我们的同学讲着什么。天哪,早知道我就坐到那桌上去了。
在去初中的那一次,我们进的班级正要进行数学考试。
老师发给了我们试卷示意我们也跟着做。
这次的教室里,课桌倒都是长方形,摆放也整齐。
看了看试卷,我们几个人有共同的想法:如果能读懂这些英文单词,绝对可以拿满分。
我们还在纠结这些单词的时候,这个班的居然收卷了。紧接着,教室最后方的推拉门一开,进来了新的学生。
这时候老师又示意我们,去找这些学生一起坐。
我们又是羞涩到不得了的找了附近的几张桌子坐下了。这时候听见老师介绍我们说,他们是中国来的学生,来这里体验我们的课堂。
我坐的这一桌的男孩子立马接了句嘴:“啊,来体验我们的考试。”
然后对我们微笑的say hello。
很快他就埋头于卷子了。我还是对着卷子上的英语单词发愁。这时候,有个白头发大鼻子戴着眼镜,很像飞屋环游记里那个老爷爷的一位数学老师走过来了,在我旁边拿过我的卷子用铅笔简单的作了几个标记,我就明白了原来这个题是找同位角,那个题是找内错角……等等等等。不过他在用笔向我注释卷子的时候顺手就把答案写上了,我偷眼看同桌的金发男孩子,他正专注的看着老师写答案,然后修改自己的卷子。
那位来自飞屋环游记的老师走后,我翻了一页做他没写答案的题。做了几道之后,那位老师又来了,顺便在我一道题的答案后面撇了下铅笔做了个标记。
我一下子傻眼了,这个标记跟顿号似的,是不是我这道题做错了?和我一起坐这一桌的王益彰也愣了,她那道题的答案和我一样,于是我们对着这道题挤眉弄眼想知道哪里错了。
挤眉弄眼了一会儿,得出的答案是:如果这道题错了,回去重新学七上。
老师第三次过来,在我的其他答案打了好几个这样的标记,我终于看出来了,这是个对号。
老师数不清第几次过来之后,把我一道题的答案给改了。
不巧的是,我和王益彰的这道题答案又一样。在有一番挤眉弄眼之后,得出的结论还是得回去学七上。
在老师有一次走过来的时候,我终于“Excuse me”让他过来看我的卷子。
我想想用英文说我肯定说的乱七八糟,干脆学他用笔说明,列出来几个数字来证明我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也挤眉弄眼的看了一会儿,拿出他的铅笔在纸上算了一遍,划去了叉号,不停的对我点头。
同桌的白人男孩很诧异的盯着我的卷子。
在我以为那老师不会过来了的时候他又来了,并且拿了一张崭新的卷子铺在桌子上算。
我看不清他在算什么,王益彰实在没忍住,拿笔将老师的一步竖式改了一下。
原来他把4+5算成11了。
老师看到之后一下子就笑出来了,一边笑一边点头,顺便在我卷子上打了好几个对号,然后笑着走了。
全程,那个白人男孩都很诧异的盯着我们的卷子。
上课前很多学生就非常热情的来打招呼,我们离开教室的时候听到他们喊了几声“bye bye!”。
在大学上的那堂英语课,依然是像x概念的英语培训班一样,与小学的区别是比小学简单,课堂里人也少,大部分都是华人。
在这里的课堂真是与国内截然不同!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出了不同的人,给了我不小的震惊,我还是挺喜欢这里的上课方式的。
澳大利亚游学感悟
38-365365.com2013年级1班于跃
就在这个壹肆年的夏天,我与你终于有了一页完美的邂逅。
在这短短的九天时间里,这一页也被印刷上了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墨迹,使我受益颇多。
从济南的飞机场中,平时我们那一个个抱怨的小精灵,尽管望着满天乌云,也因为有了同伴,老师的照料而有了耐心,渐渐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平时双手不沾尘土的我,看到垃圾桶里的垃圾堆满了,也帮忙整理,我开始学会了帮助老师,帮助同伴。
从到达澳大利亚第一天起,衣食住,哪一样不是只能自己做?吃饭的时候,总有一个同伴站出来,自觉为大家盛饭,大家都好像产生了一种默契——我们,就是一家人。在大巴车上,因为一定要系安全带,所以我们一上车,便能听到一连串“啪、啪”的声音。我看着窗外海湾大桥慢慢退后,心中思索着:呵,这或许就是我们一种自觉能力的成长的体现。
去澳大利亚游学,主角除了我们,也是各位老师。记得从悉尼坐大巴到堪培拉的时候,我因为水土不服的缘由,嘴唇干得就要被风撕开一道口子,一股又辣又肿的感觉真是让人难受。我只好不停地喝水,让水浸透嘴唇,但那还是无济于事。旁边的王老师,看到这一幕,便拿出润唇膏给我,我慢慢的抹在嘴唇上,嘴唇并没有这么干了,一股淡淡的茉莉花香从嘴边绽开。霎时间,我明白了妈妈向我讲过的一句话:“家里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和老师。”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澳大利亚之行,是一次旅行的过程,也是一次慢慢独立的过程。从一开始只会问老师明天穿什么衣服,到慢慢会自己搭配衣着;从一开始只能怯生生的对前台的工作人员说英语,到后来敢于大声的像酒吧服务生用英文说换零钱;从一开始需要老师一个个安排排队位置,到后来一听到站队便自动归位……我们每一个人,在这十天之内每天都在渐渐独立,就像下垂的枝叶上的露珠缓缓走向梢头一般。
直到现在,每当我的双手触及键盘,想要回忆澳大利亚的十天,我还是仿佛会感觉就在黄金海岸沙滩上打橄榄球,还是仿佛会触摸袋鼠细腻的皮毛,还是仿佛会面朝太平洋,吹着带有几分寒气的海风。这些天,不论是那些美妙,还是那些小小的遗憾,都为这次澳大利亚之行填上了几笔浓墨。这次,最重要的便是让我学会了独立。
澳大利亚是一个对动物十分尊重的国度,袋鼠、考拉自由的奔跑、攀爬在这一片独立的土地上,他们既不用担心有天敌的伤害,也不怕食物不足,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是多么的爱护动物。
澳大利亚人对动物的热爱已经进入了法律,其中有一条,只许在昆士兰州报考拉。因为考拉是很容易传递热量的一种动物,当人抱了考拉的时候,考拉自身的热量就传递给人了许多,当很多人报了考拉的时候,考拉自身的热量就微乎其微了,并很有可能导致死亡。游客为了保护考拉放弃了与它亲密接触的机会,每个人都爱护动物,正因如此,澳大利亚的动物才不惧怕人类,才更显得可爱吧。
这里的动物是自由的,而这里的孩子们也是一样自由而充满活力的。
我们在堪培拉时,我们到访了两所学校,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 小学。当天,我被分到地理班,恰巧是讲的中国地理,他们没有固定的课桌,只是七个人围在一起,讨论老师给他们发的一张问题纸上的问题。因为有我们中国学生,我们这一组学习的进度就快了许多,他们说的许多专业的词语,我还听不懂,但是当我问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他们便将这个词拆分许多单词来说明。拆分以后,有的词我明白了,而有的词,拆分之后我发现解释词语的词我还是不明白,我只好抱歉的说I can’t understand you.霎时间,我感到了自己英语词汇量的贫乏,心想:回去,必须恶补英语了。
在澳大利亚上课,我发现与中国的课堂有许多不同:首先,这里的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座次以小组来分,一个小组一张桌子。第二,一组大约七个人左右,这七个人,有一个人固定的做记录,但他也参与讨论,其余六人讨论老师所留的问题。这一堂课,老师讲的少,同学们讨论得出答案的过程占多数。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有时也许讨论出的结果不正确,最终老师会告诉你正确的结论,而在讨论之中,同学们不知不觉增进了友谊,也培养了探索和自学能力。
我的夏天
38-365365.com2013级3班庞铭昊
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是难以忍受的高温?是足以煎熟鸡蛋的太阳?还是满足吃货们的冷饮和雪糕?如果你们真是这么想的,那么恭喜你,答错了!我今天要带大家去一个让你想穿三层防寒服的地方——堪培拉。
在悉尼游览完后,我们便向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进发了。大家一定很奇怪,为什么首都不是像悉尼或墨尔本这样的大城市?其实一开始我也很奇怪,不过经导游讲解后,我才豁然开朗。在澳大利亚刚建国时,悉尼和墨尔本争当首都,一直没有结果,直到最后英联邦决定(澳大利亚属英联邦国家),将首都定在两座城市的中间处,于是堪培拉诞生了。虽然这里只有济南一个区的大小,虽然这里曾经只有一家人和十七只羊,不过这里现在已是澳大利亚的政治中心,一个非常美丽开阔的花园城市。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站了,刚一下车堪培拉便给了我们第一份见面礼——一股寒气气迎面而来,一下带走了所有睡意,立刻提神醒脑,仿佛告诉我们要用清亮的眼光欣赏堪培拉。吃过中饭我们便带着这一身活力,开始了下午的行程。
今天下午,虽只有一个景点,不过却是一个神圣、严肃的地方——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一进馆内我便被一股肃穆的氛围包裹住了,
随后我们先了解了澳大利亚武器装备更新史,从最早的每一次发射都需要重新填装黑火药的落后步枪,经过澳大利亚政府不断创新和进口,变成了现在全自动方便快捷的枪支。接着我们通过澳大利亚的伟人故事了解了澳大利亚的战争史,澳大利亚从未有过主动的侵略,只有一次支援英国与土耳其作战。第二次便是此次纪念馆的重点,因日本进攻导致的自卫反击战,为了纪念那3万个为国捐躯的战士,国家为他们建立纪念碑,纪念他们。
紧接着,我们便来到一个天然观景台——山上。我们在那里俯视了整个堪培拉,从战争纪念馆沿着中央大道一直到新国会大厦,无遮无挡一切美景尽收眼底,虽然是首都,但依然有一道美丽吸引人的风景线。这也使我对堪培拉的发展及建设充满了好奇,她是怎样从一个当时的不毛之地,发展成今天美得让人看一眼都回味无穷的地方的呢?这个答案在明天即将揭晓……
跟往常一样,一个平凡的夜晚过后,我们开始了第二天的行程,同时也离答案更近了一步。经过一上午的游览,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我们来到了澳大利亚博物馆。这里有堪培拉的缩略图,并且是立体的,随后我便了解了它的建设过程:很多年前堪培拉是一个既无树木也没湖泊的小镇,后来因为一场鹬蚌相争的故事(参见第二段),将这里定位了首都。先说说整座城市的地标之一,就是这贯穿整座城市的湖泊。第一眼见她,你实在无法想象,那居然是一个人工湖,无论从规模还是布置,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世
界上喷水最高的喷泉,在无风状态下可以喷一百三十米,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另外,在城市规划上堪培拉不仅追求健康而且还建设了一条美丽的风景线,从战争纪念馆,沿中央大街跨过人工湖,再到国会大厦,贯穿全城。今天我们见到的这个堪培拉,是经过多年建设的,这中间可经过了不少挫折,正所谓坚持就是胜利,如果在期间有人退缩,那就不会有今天这个美丽的堪培拉了。
经过几天的游览还真是有一些留恋了,这里让我理解了坚持的意义和建筑的美感,也让我见识了一个别具一格的首都。与此同时,我也在这里树立了自己的目标,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从今天起脚踏实地,向着天堂般的国度迈进。
难忘那日欢笑
38-365365.com2013级4班魏嘉
那是我们前往堪培拉前,在悉尼的最后一个下午。我们并没有在游览完后直接回到酒店,而是到达了这个城市最美丽的地方——Bondi海滩。
开始我还有些疑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但当我赤脚踩上沙滩后,这个疑问也变成了反问:“为什么不到这里来?”
小时候,最喜欢在沙滩上玩儿。但随着时间的变迁,沙滩也变了。便渐渐的对沙滩失去了兴趣。
“我有多长时间没有在沙滩上玩儿过了?”
但我不想再感叹过去,只想享受现在!
我赤着脚和同样赤脚的同学,一起跑、跳、玩儿。我们想着大海跑去... ...
我们一起追逐浪花,一起踩水,互相将对方的脚埋进沙子中... ...
我们站在水中,等待浪花的到来,却又在它到来时一齐跑开... ...
海浪声、踩水声... ...伴着我们的欢笑声,一齐回荡在这个小小的世界。用它独特的声音,在这个小小的世界上,留下它们的痕迹... ...
同样,它们也在我的心中,敲下了那独一无二的、美妙的乐章... ...
离开时,只能说一句:“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走时,已是傍晚。天边的火烧云,将海边的景色染成了金色。衬得景色越发动人、美丽、难忘... ...
离开澳大利亚已经快二十天了,那儿的一切都渐渐离我远去。但是,那日的欢笑,却不会离去——它就在我的心里,久久不能散去... ...
澳大利亚游学记
38-365365.com2013级5班吴华政
这个夏天,我游学去了大陆之国——澳大利亚。这次旅行令我记忆深刻。
澳大利亚是世界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由于畜牧业发达,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羊毛出口产量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样,品质优、易开采,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澳大利亚也是世界矿产品出口国之一,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大,所以也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和“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我们首先乘飞机来到的是布里斯班的黄金海岸。它位于昆士兰州(又被称为“女王的土地”)。在这里,风景优美,春和景明、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的天堂。同时在澳洲,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法律。在这里有一项非常奇特的规定:女士的地位比男士高,黄金海岸的东边连接的就是太平洋。每天早晨,面对着大海,眺望着一轮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更有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奇妙感受。沙滩上的沙子很奇特,又细又轻又软,不论是漫步在沙滩上还是在沙滩上嬉戏,那些小细沙是都沾不到衣服上的,更为黄金海岸蒙上了神秘色彩。随后我们又去天堂农庄参观剪羊毛、挤牛奶、袋鼠考拉的栖息地以及赛马活动。据说只有在昆士兰州才能有机会和考拉亲密接触合影留念,而且只有半小时,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可爱的小懒虫,其余时间都在睡觉,嘻嘻。
下一站到达的城市是悉尼。悉尼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也是世界著名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参观了最为著名的数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形象闻名于世。它建在悉尼港一块伸入海面的地段上,三面邻水,他在任何时候都被认为是澳洲最大胆的作品。人们对它的描述有破掉的蛋壳、巨大的贝壳或巨浪。作为20世纪七大奇迹之一的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在这里,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观光客,在歌剧院前流连忘返。这座圣洁而辉宏的艺术建筑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站我们去了最终目的地—堪培拉。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城市的构造很有意思,由三角和圆作为经纬,使整个城市错落有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接着我们又去了堪培拉大学。这是一座与社会相接轨的大学,与相隔几公里的澳洲国立大学时天壤之别。我们还参观了大学的教室,他们的教学方式与我们中国完全不同,都以长方桌或圆桌为主,大家围在一起学习讨论。课下也有体育场、咖啡厅,还有WiFi向学生免费开放。
虽然几天来飞机总在延误,但大家始终热情高涨。短短十天的游学虽然很快结束了,但是那里的风土人情、奇妙景观,还有那无以伦比的蓝天、碧海、沙滩、歌剧院都深深嵌入我的脑海。若还有机会,我还会回到这里,与蓝天、碧海、沙滩、歌剧院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RFUG2@6K$3TRE`9%OSEO]HE](/images/images1409041khqmtgc6cqrgf_image026.jpg)
悉尼一日游
38-365365.com2013级2班王益彰
昨晚延误的飞机,耽误了太多事情,甚至连睡觉也被拖到11点多。今早一顿丰富的早餐,也真是好吃,只有一点不太适应——这里的食物,饮料,都是冰的。要知道这里早上的气温也只有零上几度而已。
今天的行程是悉尼市区一日游。一出门,一股冷气扑面而来,这才是冬天该有的温度,可惜我没穿冬天该有的衣服。
第一站是远眺悉尼歌剧院。早上九点,阴着天,刮着风,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非常认真地拍了团体照,照片上全是笑脸,不知我们其实多么的美丽冻人。接着又来到了唐人街。满广场的鸽子,竟然没有一个人,只留我们一行人在这里望高楼大厦上的天空。四处观望,那一行行中国人都读不太懂的中文,感觉这里已经不是静的问题了,是寂寞。习惯了高楼内的人来人往,就不能接受这里城市的寂寞冷场;习惯了最难吃的食堂,就不能接受这里每家店都一模一样的中国菜。
再向前,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地方,开始了下一项活动——乘游艇!吃完船餐就迫不及待地跑上甲板,哪怕没有穿够衣服,哪怕没有涂防晒霜。刺眼的阳光,蔚蓝的大海,还有随波浪起伏的游艇,融化进每个人的心里。
甲板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同学。不知道谁提议,唱《小苹果》吧,还真就响起了《小苹果》的音乐。很多人跟着唱起来。“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这首有些不合时宜的歌曲,唱过了悉尼歌剧院,唱遍了悉尼湾。这首传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歌,又多了一个响起的地方。
接下来又是完美的一站——近观悉尼歌剧院。这个在建造时被看做奇葩的歌剧院,现在可是建筑界的瑰宝。一片片瓷砖都是精心制作,防水而且一模一样。这免去了繁重的清洗工程,也解决了我一大困惑。刚才的《小苹果》,也许里面的人听到了吧?也许看到了在游艇上放声歌唱的我们了吧?
在歌剧院前拍合照时,有两个外国人调皮地挤进我们的镜头中,我们热情地欢迎了他们的加入,于是我们的其中一张合照中,就多了两张金发碧眼的面孔。悉尼歌剧院也永远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回旅馆的车上,望着月色中的这个城市,心中有一点点舍不得。这个曾经被我当做首都的城市,那么繁华,那么明亮。不少人都睡着了,我还望着窗外月光下滑过的桉树发呆。明天,就到达那个真正的首都堪培拉了,就能见到友好学校的小伙伴了,就开始用英文交流了。想到这儿,我心里有点激动,也有点紧张。
那所学校漂亮吗?和小伙伴交流能顺畅吗?一切皆有可能。
澳洲见闻(一)
38-365365.com2013级2班武奕辰
2014年8月6日,我与同学、老师一起飞赴澳洲,开始为期十天的游学活动。在经历了十多个小时的飞行之后,终于于8月7日安全到达澳洲的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
游学活动的前4天,我们将在布里斯班、黄金海岸和悉尼进行游览,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和社会风貌等,在这里我们将看到欧洲国宝----树袋熊;漫步在柔软的沙滩,欣赏美丽的沙滩风情;还将目睹世界闻名的悉尼歌剧院。
为了让我们对澳洲有所了解,导游给我们讲述了澳大利亚的发展史。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托勒斯的船只驶过位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之间的海峡;同年,荷兰人威廉姆·简士的杜伊夫根号涉足过澳大利亚并且是首次有记载的外来人在澳大利亚的真正登陆,并命名此地为“新荷兰”。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英国人首先把澳大利亚作为一个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长率领的五月花号船队抵达澳大利亚的植物园湾,8天后正式在杰克逊港建立起第一个英国殖民区,这个地方就是澳大利亚后来的人口第一大城市悉尼,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当时的英国内政大臣悉尼,每年的1月26日是澳大利亚的国庆日。
1900年,全部六个殖民地的居民举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决把六个地方统一,建立起一个单一的澳大利亚联邦。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同时通过第一部宪法。1927年,首都迁往堪培拉。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亚获得内政外交独立自主权,成为英联邦中的一个独立国家。
了解了澳大利亚的发展史,我们就开始了快乐的游览。黄金海岸是澳大利亚的旅游胜地,这里阳光明媚、银白色的沙滩连绵不断,湛蓝透明的海水、高大的棕榈林,增添了不少生机和动感。我们还参观了华纳电影世界,见识了先进的特技技术;在天堂家庄牧场,我们欣赏了牧羊狗赶羊,剪羊毛表演……
有一种动物,天生就是萌物,人见人爱。柔软的绒毛,笨拙的动作,无辜的眼神,它就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国宝----树袋熊,也叫考拉。考拉属于夜行性动物,白天通常将身子蜷作一团栖息在桉树上,晚间才外出活动,沿着树枝爬上爬下,寻找桉叶充饥。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桉树上,以桉树叶和嫩枝为食,桉树叶是他们唯一的食物。它一天中约有20个小时处于睡眼状态,如果不是生病,它们一般是不喝水的。望着在树间活动的考拉,我真想把它们抱在怀里,感受一下,这“真人”版的“毛绒玩具”是什么样的感觉?
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我们来到世界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它位于悉尼市的贝尼郎岬角,远远的就可以看到如帆船一样的建筑,又像一朵盛开的花,在蓝天碧海的映衬下,显得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它的外观是三组巨大的壳片,这些“贝壳”依次排列,远远望去,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带着人们对音乐的梦想,扬帆启航,驶向更加广阔的音乐海洋……


蓝天碧水的澳大利亚让我们沉醉,形态憨厚的考拉让我们痴迷,来到澳大利亚的这几天,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情,接下来我们就要到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在那里,我们不仅要继续欣赏澳大利亚的悦人的风景,还将与澳大利亚标准中文学校的同学一起渡过几天的美好时光。
何老师利用车上的时间,又继续为我们讲述澳大利亚的地理形势,以便我们对澳大利亚有个全面的了解。全洲除少数山地海拔超过2000米外,一般都在600米以下,地势低缓。一般分为大陆和岛屿两部分:澳大利亚大陆西部高原,海拔200~500米,大部分为沙漠和半沙漠,也有一些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脉;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东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山地东坡较陡,西坡缓斜。
大洋洲的河流与其它洲相比较显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水量较少,雨季暴涨,旱季有时断流,大多不利航行,但所有河流几乎终年不冻。北艾尔湖是澳大利亚境内最大的湖泊,其面积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大部分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留地,城市的设计受到花园城市风潮影响,抛掉以公园作为点缀的旧有观念,将许多重要区域直接融入天然植被,是一个洋溢着田园气息的首都。
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读书,多走访,一直都是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读书的另一种求知方式,与澳大利亚标准中文学校的同学交流,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一种方式。澳大利亚标准中学建立于2004年2月,2012年7月与38-365365.com缔结为友好学校,交流日益频繁。走进澳大利亚标准学校,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美丽的花园,站在校园中央,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宽敞的教室窗明几亮,我们与标准学校的学生坐在一起听课,学习气氛浓郁而热烈,老师风趣的讲解引人入胜;课下,我们相互交流,三人一组,五人一群的聚在一起,不时响起阵阵欢快的笑声……
在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堪培拉国立大学校园,体验了英语氛围学习方式;参观了国会山顶的国会大厦,了解众议院的参政情况;游览了皇家铸币局,并亲手铸造一枚钱币留做纪念;在参观战争纪念馆时,望着里面各式各样武器,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眼前不由得浮现出残酷的战争场面,更加激起人们对和平的渴望;我们还有幸得到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的邀请,参观了大使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伟大的土地,养育了伟大的人民,虽然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会将“结对子,交朋友,换礼物,学中文”的活动延续下去,这段经历终将成为我生命中难忘的记忆,这段感情将是我无法割舍的,期待着我们还能再次见面!
有趣的学校生活
38-365365.com2013级4班刘钰霏
今天,我们来到了Gold Creek Senior Primary School,在校长对学校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我们将要进到课堂,去亲身体会澳大利亚的学校课堂氛围。
在去之前,我不免有些紧张,不知道那里的课堂会是什么样子的,那里的学生们会怎样接待我们,万一听不懂他们的话该怎么办……
老师将我们分成几小队,安排进了不同的课堂,我也同样被分到了一个教室,打开门,那里的孩子都看向我们,一时间,目光汇集在我们这里。他们的老师——一个胖胖的中年妇女对我们说:“Hello girls!”我们也腼腆地向他们打了招呼。问候完了,他们纷纷站起来从我们中选一个或两个同学作为他们的小伙伴。一个金色头发的女孩走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Hi!”“Hello!”我也笑着答道。随后,我跟着她来到了她的位置上,她把座位让给了我,自己蹲在了一旁,教室里十分热闹,大家都迫不及待的与自己的新伙伴聊天,我们也同样。通过交流,我了解到她叫塞芮(音译。很可惜我不知道她的名字怎么拼),是一个十二岁的澳洲女孩,她也问了我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at do you think of Canberra?”过了一会儿,老师示意我们安静下来,她告诉我们,她们正在学习中国历史。中国历史?我一下子来了劲,不知道国外的中国历史课会讲些什么。老师制作了幻灯片,他开始给我们讲起花木兰的故事,后来讲到秦始皇,甚至一直讲到了中国的龙。这些从小就听长辈们讲的小故事,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课程快结束时,老师让大家画龙。这一下可热闹了,有的人把龙画成了一根直直的木棍,有的没有画鳞片,塞芮把龙头画得像骆驼脑袋,再看中国学生,也是画的五花八门,看着这一幅幅有趣的画作,我们也笑弯了腰。
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离别的时间到来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他们,并欢迎他们以后到中国来游学。
这一次澳大利亚游学活动不仅交到了不少朋友,还使我明白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是一次弥足珍贵的游学经历。如果学校以后再组织这样的活动,我也一定会积极的参加,去领略别的国家的风土人情。
澳洲游学感悟
----澳洲之旅(八)
38-365365.com2013级3班赵松青
今天不知道算不算是最后一天,我只知道我在澳大利亚的时候不多了,可以倒计时了,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这个痛的真理:不管在怎么珍惜,时光都将流逝。
上午我们又去了堪培拉的一所学校,这次了解的是小学。这次澳洲之行可算是把澳大利亚的教育系统全部了解了一番,从大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小学,可见澳大利亚标准中文学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安排的用心良苦。
到了那个班以后,我们分成了三个小组,他们这堂课是中国地理。说句实话,如果不是语言障碍的话,他们一定会佩服的我五体投地,毕竟,我是从这片土地里土生土长的。
他们在一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使用iPad查资料,而是根据现有的条件瞎蒙,如果我们没来的话,其实是团队讨论,小组合作。这恐怕就是外国人一直所崇尚的团队合作吧!不过效率并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才没锻炼多长时间吧,我想。但事实告诉我们,他们没有看懂题,换句话说,题里的几个关键词语他们不懂。这算什么?
一共八个题,都很简单,竟然让他们花一节课来完成!如果译成中文让吾们来,不出五分钟啊!那些题比如说夏季气温最高多少度啊;冬天穿多少衣服啊;你们的总统是谁,你认为怎么样;是否去过周边国家旅游等。基本很无聊,不过印象很深的是他们才七年级,就开始评论自己的总统。中国固然有政治,但是都是默写题,考前背背就完,它的存在价值让我感到失望。但总的来说,中国的初中等教育是世界最好的,毕竟一年更比六年强。
通过和他们闲聊,发现他们对日本很有好感,学日语的也很多,这也很正常,因为澳大利亚到处都是日车店,本田,日产等不在少数,基本垄断了市场,还有澳大利亚与日本也没什么深仇大恨。
我们还算合群,聊得正嗨,但不管怎样,课还是上完了。临走之前合了张影。
最后,当颁发证书时,我也意识到了,澳洲之旅主体结束了,只剩下了今晚与明早,沉浸于旅游的快乐的我们也醒了……
原来,我一直认为这个地广人稀的“鬼城”,这个wi-fi不像美国那样免费的“发达农村”,直到现在我才发现,这片土地是那么美丽,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我深爱着这片土地。
下午,去悉尼的路上何老师在车上发表感言,一句句真切的话语无不打动着我,亲切的语言十分感动。
“孩子们,你们知道么?在你们到澳大利亚的前一个晚上,我就到了黄金海岸先等着你们。那天晚上,我激动的睡不着觉,想你们会是什么样。同样也担心你们是否能安全到达。从开始吃饭时的肆意吵闹,到现在的井然有序,这几天你们的经历使你们学到了很多,比如说像体谅老师,帮助他人。孩子们,你们的进步真的很大,真的!我都替你们感到高兴……”
若不是装坚强,我可能以泪汪汪的望着蓝天,不舍的摸着大地,对这几天照顾我们的人发出由衷的赞美!
到了悉尼,还是在退役老军人俱乐部办的餐厅吃的,还是那家酒店,一切都那么熟悉,令人怀念,仿佛又回到了几天前,澳大利亚,我真的舍不得你!在宾馆前,我突然想起了相机里还没有何老师的照片,于是就现照了几张,尽管天色很暗,但笑容依旧灿烂,而眼神充满不舍。满脸的笑容总有一两块肌肉是下垂的。当晚,我有一种离家前的痛感,一种不好描述的痛……
Sydney: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 and Originality
吕红艳

Typing the words, I think the beauty and attractiveness of Sydney could never be reduced by any unpredicted delay at the airport like us or late encounter with the city, which could have been the capital of Australia if it were not for the country’s spirit of equality. On the morning of August, 10 we spent a whole day experiencing the city of Sydney. Our guide Dana was really experienced. She told us that almost every weekend various municipal activities would be held, which could attract numerous local residents who are either professionals or amateurs to take part in. Of course, almost every weekend the narrow streets of Sydney would be congested because of the activities. As a result, she chose to lead us to visit Harbor Bridge first, where there would be no traffic jam. After getting of the bus at the foot of Harbor Bridge, we found ourselves just opposite to the most famous theater in the world—The Sydney Opera House, the roof of which is shaped either like a ship’s sails or like the beautiful white shells on the beach. We gathered all the students together and took our first group photo in Sydney. Then we started travelling around the harbor on foot, feeling and experiencing the city with our eyes, ears, and minds. Following our guide Dana, we trooped through the streets of the old city, taking photos of the old building that were built by the first residents of the continent. Honey was kind of carsick when we were on the bus and was very unhappy before our journey on foot. But soon after she got off the bus and started watching the city, she became lively and active, barking happily around us like a little dog.
As we marched on in the city of Sydney, we reached and passed lots of famous places of the city, such as the Harbor Bridge, the Darling Harbor, where various ships and boats and even a very big submarine had been docking since a long time ago, and of course a famous ice cream booth near the bay, where the students tasted the Australian ice cream. Mrs. Wang was immersed in great happiness by taking photos for the students. She seemed to be determined to show the students’ happy faces to their parents at home. We were all influenced by her good mood and began taking photos. With the troop of students going on, I finally realized that we were actually visiting a very large and special museum—Australian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which lies in the north of Darling Harbor and where visitors could see Spirit of Australia, the fastest ship in the world, HMB Endeavor of Captain Cook, and Tall Ship, James Graig.

Following Dana, our guide in Sydney, we walked on and on but not until the buildings around us looked much lower than before did we realize that we got on a bridge. After walking across the bridge, we found that we had reached the other side of the Darling Harbor, where there were docks for us to get on the yacht. A white yacht took us around the banks of Darling Harbor. During the cruise, we had buffet for lunch on the ship. In fact, we were more interested in the beautiful views on the deck than in the food. Several times I put down my knife and fork to get on the deck to watch and take photos of the amazing views of the city. Of course, I took some very typical pictures that could be seen on postcards. The Sydney Opera House was seen reaching into the harbor. It was amazing and unforgettable, with its unique shape offering people a strong sense of beauty.I am still proud of my skills of taking photos and my luck to visit Sydney, Australia. We finished our lunch much more quickly than usual. When I got on the deck again, I saw some boys sitting on the chairs, singing their favorite song “Little Apple” together. They were really born talented in singing. My Honey was so interested in the song that she began to imitate. I could see that she was even kind of envious of their ability to sing the song so well. After that she asked them to sing the song several times when we were on the bus to Canberra.
Getting off the yacht, we went on marching. This time our destination was the “Apple of Sydney”—Sydney Opera House, which has become Sydney’s best-known landmark and international symbol. As we walked on, we got closer and closer to the opera house. Dana was so kind and patient that she kept on telling us the history of the Opera House. We were told that the Opera House with a “sailing roof” was designed by a famous Denish architect named JoernUtzon. The base for the building was started in 1959, years before the designs were finished. Utzon spent four years designing the Opera House. In 1962, the designs were finalized and the construction began. In 1967, they started the decoration inside. It took 14 years in total to build the Opera House. Queen Elizabeth II officially opened it on October 20th, 1973. The Sydney Opera House cost around $100 million and was paid for by the public. 6,225 square meters of glass was used to build it. The Opera House includes 1,000 rooms. It is 185 meters long and 120 meters wide. The building’s roof weighs about 15 tons. Each year, this fantastic building attracts 200, 000 tourists to come for a visit or enjoy events in it. Dana led us walk around it and finally we gathered together again and took another group photo with the amazing building. Standing on the steps in front of the Opera House, I found that I could tell myself, “Australia, I came.” Visiting Sydney with so many students, toilets had already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that we should look for. Of course, the kids entered the Opera House and used its toilets. What a good memory it was! Getting out of the building, we got on the bus to our next destination—Bondi Pavilion. Seeing the Opera House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on the bus, my feeling was beyond description.
Our visit to Bondi Pavilion offered us a chance to experience theAustralian culture of beach bathing and outdoors living. Lots of people were seen on the beach when we arrived, although the municipal activity of that weekend was just finished in the place. A few people were seen swimming or surfing in the sea. Quite a few visitors were merely standing near the sea, watching the sea waving up and down. They must have felt it a pity not to bring their surfing boards or swimsuits with them. The students all took off their shoes and ran towards the sea. They were not allowed to get wet, or they would have swum in the sea as they wished. Later, Miss Liu Yu told me that the two college girls who were sitting on the beach with books were studying for their psychology exams on the beach. Looking at their expressions on the faces, they could really be absorbed in their books, I think. What an unusual scene it was to us Chinese! As time went on, it was getting darker and darker but nobody wanted to leave. When the setting sun shed its last wave of light to the earth, it was reflected by some buildings along the beach, which formed a wonderful and mysterious scene. We knew that we should leave the place because the next day we would be on our way to Canber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