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5月12日上午在历城商务宾馆举行的义务教育高端名师讲坛活动中,我们饶有兴趣地聆听了李仁霞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虞大明老师的《祖父的园子》《金钱的魔力》和盛新凤老师的美绘教材《最想做的事》,他们在课堂上不着痕迹的点拨、不露声色的指导、声情并茂的朗读,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又如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再一次让我们目睹了名师的教学风采,受益匪浅。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特别是在虞大明老师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感受到了教学的艺术在虞老师的充满智慧的幽默风趣中不断地绽放出精彩的火花!
虞老师执教的是两篇略读课文,语文的阅读教学最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师的问题如一粒小石子投入湖里,那荡开的涟漪是孩子们活跃的思维和想象。课堂上虞老师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巧妙奖孩子们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真正与文本对话。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虞老师为帮助学生能够理解祖父的慈祥和对“我”的疼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祖父在园子里种谷穗的目的是什么?(养家糊口),孙女却把谷穗铲了这意味着什么?这是一般的调皮捣蛋吗?面对如此大的错误,祖父是怎样面对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祖父?”一问一答式的因势利导犹如和孩子们在谈天,过渡衔接是那样的自然流畅。在教学《金钱的魔力》时也是通过巧设问题引出“鬼”, 虞老师在揭题中他问:看到“魔力”两字你会想到谁?生:哈里波特,刘谦。进而提问:读到这个课题时,你会想起那一句七字俗语?生:有钱能使鬼推磨。接着他写下了这句俗语,用红色粉笔夸大了“鬼”字,又问:这句话中的鬼指的是哪种人?生:贪财的人,爱钱如命的人,见钱眼开的人……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这篇文章中的“鬼”抓出来。学生很乐于以笔为戟,将文中的两个“鬼”——托德、老板一举抓获。
在课堂上虞老师那富有吸引力的声音,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也深深地吸引着在坐的老师们。尤其是他范读课文中服装店老板的一段话,使课堂又一次高潮迸发。当他用抑扬顿挫,夸张诙谐的语调一口气读完这段话时,我仿佛置身故事现场,马克.吐温笔下的那个势利小人原形毕露,无处藏匿;学生也会心一笑,打开了话匣子,指出老板是“信口开河”“天花乱坠”“鬼话连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每一位老师都特别注重对语文学习的学习方法指导。将阅读教学的方法与学生的习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如虞老师在让学生理解作者萧红为什么只把铲地写得最具体?学生说这一部分的笔墨最多,有对话、神态等细节描写。老师便由此引出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要想把事情写具体也可以这样做。盛新凤老师在让孩子找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引导学生学会找它们的“言外之意和 画外之音”。我认为这种学习方法的指导一定会让学生终生受益,并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广、更远。
名师们的课堂处处都绽放着精彩,我想这不仅源于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他们出色的创造才能和智慧,更源于他们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们的深厚的爱
?
?